熊礼斌 官方网站

http://xionglibin.zxart.cn/

熊礼斌

熊礼斌

粉丝:17165

作品总数:8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熊礼斌 | 艺术简介1965年1月出生,湖北江陵人。现居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美术学院西方传统绘画高研班特聘导师。1988年毕业于集美大学美术学院,2011年-2013年先后就读于清华大学美术...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

国 画:元/平尺

匾额题字: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访谈】——熊礼斌:艺术人生的写实者


在万千绘画素材中沉潜、于古今创作技法中探索,深耕厚积,大器终成。这就是联发房产的业主、艺术家熊礼斌的真实写照。


在过去的2012年,驻扎在北京1号地艺术中心的厦门籍艺术家熊礼斌成为福建美术界的一个传奇。20127月,其作品《农民工小涂》获第二届中国福建水彩画作品展览优秀奖(最高奖项)201211月,其作品《冬牧》在中国美协举办的第十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上获得优秀奖(仅设提名奖和优秀奖),是福建省惟一的获奖者,也是近几年来福建水彩画取得的最好成绩;由摩洛哥王国驻华大使馆、中国世界和平基金会在北京主办的《伊本·白图泰:七世纪后的启示——中国艺术家画中的摩洛哥精神》联合画展上,熊礼斌的作品被摩洛哥王国驻华大使馆永久收藏,并将被邀请前往摩洛哥王国访问和采风......其较高的绘画功底和创作实力获得艺术界的高度认可,并被海内外媒体广泛关注,知名画廊也纷纷代理签约其作品。


 

熊礼斌作品:《冬牧》二


一、中西合璧,推动艺术国际交流


熊礼斌,与联发集团有着与众不同的缘份。他不仅曾是联发集团大家庭的一员,也是联发房产忠实的客户。夏日的午后,海风轻拂,庭院的绿植郁郁葱葱,我们来到厦门联发五缘湾一号熊礼斌的家中,与刚从俄罗斯考察艺术回国的他畅谈感受。熊礼斌说,俄罗斯油画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应当说其最初受拜占庭文化的影响,尤其是西欧古典油画的影响较大,在这个基础上又结合自己民族特点,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苏俄派风格。2013年将是自己研究和探索古典油画的关键年,走出国门,到油画的发源地进行艺术的溯源意义深远。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古典油画的兴盛期,那个时期创作的经典油画作品,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熠熠生辉。熊礼斌下半年还将随中央美院前往意大利和法国访问学习,实地考察和探究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对一幅幅世界名作的膜拜中,认真研究,细心揣摩,究其技法、寻其韵味、品其精髓。熊礼斌表示,用最纯正的古典技法表现方式来进行当下的写实绘画,是其2013年的创作重点。


油画来源与西方,对于油画家而言,这种天然的渊源,使得中西方的交流成为一种必然。作为中国的艺术家,熊礼斌积极推动并参与着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摩洛哥王国驻华大使夫妇的艺术之缘便是最好的例证。


说起和摩洛哥王国驻华大使贾法尔·阿尔热·哈基姆夫妇的相识,熊礼斌笑称是艺术作品为媒。大使夫人奴瑞亚是一位油画家,去年在京举办过个人油画作品展,展出的是一个摩洛哥人眼中的中国2012年年底,《伊本·白图泰:七世纪后的启示——中国艺术家画中的摩洛哥精神》联合画展在京举办。伊本·白图泰是摩洛哥的旅行家,他在14世纪的探险之旅时旅居中国三年,体验借鉴了中国文化,为中摩友好搭起了桥梁。大使夫妇邀请了中国顶尖的画家一起参与,希望用作品展示中国人眼中的摩洛哥,熊礼斌也受邀参加。


在展出的20位中国画家的42幅原创作品中,大使夫妇一眼就喜欢上了熊礼斌的作品。作品不仅获得最高奖,还被大使馆永久收藏。你进到摩洛哥王国驻华大使馆,大厅里看到的第一张画就是我的《古巷》。熊礼斌很开心能成为中摩两国文化交流的使者。大使不仅邀请熊礼斌到官邸做客,探讨艺术,还相约一同前往摩洛哥王国展开艺术交流之旅。今年228日,熊礼斌又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摩洛哥王国在京举办的大型艺术展。


二、深入生活,展示人间至美大爱


我的心不在这里,我的心在高原。十八世纪苏格兰浪漫主义诗人罗伯特.彭斯的名句正是熊礼斌的心声。近三年,他多次到西藏、甘肃、青海、四川、云南的藏区,深刻地感觉到所谓的现代文明正迅速覆灭着当地的原生态,他总说要跟时间赛跑,要赶在原生态的东西还未被破坏殆尽前,尽可能留下资料及画面。他希望通过手中的画笔,将藏地尚未被物欲侵蚀的自然原生态景观和人物风情表达出来。


神秘、圣洁、宁静......藏区动人魂魄的无言大美,高远而纯净。在熊礼斌心中,藏区是出离于世秘境一样的去处。冈仁波齐神山的黄昏、纳木错山口的经幡、郎木寺黎明的晨雾、甘南草原雪后的牦牛、正月法会上的僧侣、青海湖边长跪的老者、转经廊中欢笑的孩子、转场的牧民之家.....每一次藏区之行都充满期待,都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灵魂的升华。


对艺术、对自然应该怀着一颗虔诚之心、赤子之心!”当熊礼斌驾车抵达海拔5000多公尺的珠峰大本营时,面对皑皑白雪、清透天空,他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不禁热泪盈眶。画家首先要被画面感动,他的作品才能感动观众。今年年初,熊礼斌再次前往甘肃南部藏区采风,其获奖作品《冬牧》正是反映了甘南牧民在雪域高原的生活,又一次亲身感受藏族牧民的转场,牧民在生命禁区里的坚守与达观的人生态度,深深感染了他。


熊礼斌的作品《天边的红云》,藏族女孩在雪地中纯净坚毅的眼神打动了许多观众,谈到这幅画,熊礼斌说,当时在冰天雪天中看到一群牛缓缓走过,隐约可见一点红色在牛群背后闪现,待牛群走过,才发现有一个裹着红头巾的小女孩静静站在牛群后,零下三十度的雪原上,苍茫寂静,小女孩一个人守护着牛群,她是谁?她的家在哪里?她害不害怕?他立即奔过去,近距离地和孩子接近,那一刻,他有父亲对女儿一般的疼惜,同时,也被小女孩强大的生命力、纯净的眼神所打动。


 

熊礼斌作品《天边的红云》

 

熊礼斌的作品,画面纯粹无杂质,面对艺术,他亦是心底纯净无杂念。艺术家情感的投入,才是一幅作品动人的关键。


近两年,熊礼斌已驱车走过了中国近乎整个版图,南到三亚、北到漠河北极村、西到大漠戈壁、雪域高原、黄河源头、珠峰脚下,一路追寻中国文化艺术灿烂的人文光辉,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他深深扎根于人民生活的土壤里,以最原味的生活为创作源泉,以最朴实的人民为创作对象,同时锻造了自己博大胸怀和文化修养,创作更多时代的经典之作。


三、唯美写实,完美结合人性与艺术


在当下艺术流派日趋纷繁多元的环境下,熊礼斌坚定地选择了写实绘画。熊礼斌认为,写实绘画至少记录了这个时代,绘画的本源是记录当下的历史,不能偏离。同时,写实绘画也是唯美的。无论当下社会流行何种创作流派,画面的唯美性都不能丢弃的。


中国著名艺术理论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陈池瑜教授见证了熊礼斌的创作之路,陈池瑜教授表示,熊礼斌是近两年中国美术界涌现出的一个非常有风格特点和创新精神的艺术家。近三年,熊礼斌创作了一系列的有着独特风格的艺术作品,并探索用新的绘画材料和语言来表现不同的作品,引起了美术界的极大关注。


一个艺术家的成长,既要向上,即学习提高实力;又要向下,即采风接地气。熊礼斌的异军突起,一方面得益于他不断地向名师学习。其大学期间学习油画和水彩,拥有较好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绘画功底,而后又跟随名师、修学名校,开阔学术视野,丰富学术修养。他先后师从中国著名水彩画家、中国水彩画会副会长张厚进教授和中国美协水彩画艺委会副主任刘寿祥教授,研习水彩画。近几年,又前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综合绘画语言。另一方面,他深入高原雪域、海岛边陲,进行大量的采风、写生,收集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热情。这也是他创作成功的关键。


陈池瑜解读熊礼斌的作品,构图大胆、视觉冲击力强、具有当代性,而且造型能力强、形像坚实。其中最突出的是:一、作品意境好,审美品味高,画面静美纯净,具有十七世纪荷兰风景画的风格,充满诗意。白雪、远山、牦牛、金黄的秋叶、澄明的天空、色彩块面构成,层次感较强,浪漫主义色彩浓郁。二是其所擅长的综合材料绘画,融合了水彩的透明和质感、油画的厚重和造型、国画的写意和意境。因此,熊礼斌创作的人物形象非常坚实,造型感强,人物的内在精神和性格通过画画跃然纸上;创作的风景色彩丰富,层次感强,具有抒情性和表现性;三、在创作体裁上,熊礼斌渗透着对人生的感悟、强大的人文关怀,俯身贴近大地、贴近自然、贴近生活。作品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画面逼真的同时,既传情亦达意,创设了一种独特的意境和神韵。


 

熊礼斌作品:《草原上的人们》

 

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内涵的支撑,一幅成功的绘画作品不能只有表面的东西。技法的成熟可以让你画出很逼真的画面。但如果没有精神层面的内容,作品必然会显得很空洞。熊礼斌说,做为一个现实主义的写实画家,希望自己创作的作品能有一种直击人内心深处的动人的味道,每一个细节都令人感动。熊礼斌说其实每个艺术家都在画自己心中的那张画。


一位用心灵与艺术碰撞的思想者,一位用情感与世界对话的艺术家,熊礼斌用灵动的笔触描绘人生的轨迹,用饱满的色彩抒发人文的情怀,对人性的叩问、对艺术的溯源成为其生命的落脚点。在人生的艺术旅途中,他始终是人生的写实者、艺术的探索者。